第(1/3)页 这些天,去山里采摘山茱萸的人数越来越多,带回来的东西越来越少。 从一开始,一人可以摘上百斤。到现在一天最多也才十几斤的样子。 手脚慢的,十几斤都没有。 一个大婶,捧着刚到手的二十多个铜板,和身旁的人说: “大力家的,我今日得了二十六个铜板,还不错,你呢?” “我稍微好点,有三十多个铜板。一大早的去了下河村那边,发现那边山上的山茱萸也都被摘光了。 挑挑捡捡,才摘了那么多,到现在就啃了几口窝头。” “我也和你差不多,一大早的和彩春她们几个去了河源村,那边也被摘过了,也能搜罗些出来。总算是没白跑一趟,就是一来一回的路上太费时间了。” “我也是,我也是……” “……” 大家伙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嘀嘀咕咕。 说的都是,今天你家摘了多少斤山茱萸。 都去了哪里。 更多的则是抱怨,抱怨山茱萸一天比一天难摘了。 跑一天下来,赚的钱,还不到在家里给山茱萸去核的人的一半。 说起这话来,最开心的就属陈大娘等人了,她们一早就让自家的小辈过来了。 特别是何家,大大小小的来了七个人,一天下来,可得七八百个铜板。 再加上他们上山采摘山茱萸的钱,笑得嘴都歪了。 这么多钱,他们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惊华丫头,这山茱萸越来越难摘了,跑得我腿都要断了,不知道还有什么药材可以采的?” “有啊!”月惊华拿出来从路边采摘的两种药材。 同他们解释了起来。 “这个一串一串的是五味子,摘来晒干,一斤十八个铜板。” 大家伙儿,一听一斤有十八个铜板,精神头十足,困意一扫而光。 “这不就是五梅子吗,北坡侧面的上山多的是,这玩意儿竟能卖十八个铜板?” “村口也有,有好多,上次我还摘了几串,酸酸的。” “还有后山也有,就在山坡后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