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谢安教子(第一更)-《五胡烽烟》
            
            
            
                
    第(1/3)页
    晋国,会稽郡山阴县。
    一支堪称庞大的船队停靠在浙江(钱塘江古称)码头,引的不少人前来围观。
    “这是谁家的船,这么大?”
    “还用问吗,肯定是朝廷水师啊。”
    “没有眼睛可以不说话,没看到悬挂的血色唐旗吗,这是唐国的商船。”
    “哦,原来那个字是唐啊,兄台读过书?”
    “……”
    “唐国?就是那个自称汉之遗民建立的国家?听说青花瓷、白瓷、琉璃都是他们国产的。”
    “除了他们还有谁。”
    “他们的船怎么出现在这里?”
    “还能为啥,做生意的呗。”
    “我的意思是,朝廷就这样让他们进来了?”
    有同样疑问的还有很多人,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二十几艘大船,朝廷就这样放进来了?
    关键是,你放人家进来就意味着承认了别人的江湖地位,朝廷这承认的也太快了吧?
    但只有少数人明白,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不在朝廷手里,而是士族说了算。
    “十三家士族联名上奏要求和唐国开展贸易,朝廷只能同意。”谢安坐在主位,朝下方十余名少年说道。
    这些少年小的六七岁大的也还不到机关,全是谢家下一辈的嫡系,谢瑶、谢靖、谢玄等都在其中。
    兄弟家的孩子都在他这里读书,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事情。
    没有书院,小时候孩子读书全靠族学教导,长大后看情况给他们拜名师,如果自家有大儒就自己教也行。
    谢家是不缺大儒的,所以一般都是自家教。
    谢安的几个兄弟都出仕了,只有他在会稽郡隐居养望,自然要承担起教导族内子孙的担子。
    可以说谢家的嫡系子弟基本都是他一手教导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谢道韫会住在会稽郡的原因。
    士族的女子也是要进学的,且都以自家有才女为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奇葩思想到明清时期才会出现。
    年龄最长的谢泉问道:“他们所用的缘由是什么呢?”
    谢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们可以猜一猜,若猜中我就把这柄折扇奖赏与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