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民泪(上)-《理想年代》
第(2/3)页
站台上风一阵阵吹来。
徐宗汉问:“是不是去日本?”
黄兴没有回答。
随员们也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秘书章梓也不知道。
望着污损的火轮,站在无人的站台上,黄兴感到头脑一片空白样的落寞:“这就要开始逃亡了,真像亡国的样子。”
火轮起锚,黄兴向秘书简单交代了两句就上船了。
虽然七月的下旬,风带着些许暖意,但黄兴却感到从河面吹来的风是那么的冷。
上了船的黄兴横躺在座位上,头枕着扶手,夫人为他披上外套,因为车上没有准备毯子。
送行的随员们下船后火轮就起动了,没有鸣汽笛。黄兴离开南京后,章梓、洪承点、冷遹亦当即出走。
代理民政长蔡寅,亟请第八师长陈之骥,第一师长周应时,要塞司令马锦春,宪兵司令茅乃葑,警察厅长吴忠信及宁绅仇继恒等,召开“非常会议”!
蔡寅发言,基于军事首脑们的结论及黄总司令撤离的事实,向大家传达了战况恶化的消息。
木然的听着蔡寅的发言,列席会议的第八师长陈之骥愤然发言道:“蔡长官的报告像是一个小队长的报告,并没有把握全线的战况。到底战争是什么?南京到底怎么应对呢?必须表明是战是降。如战,在那里战?南京?还是南京以外的什么地方?如果放弃南京,南京百姓的撤离怎么安排……”
陈之骥强调南京现在的最重要课题是如何处置百姓们,如不尽快妥善安排,后果不堪设想,政治影响很严重。
何海鸣则主张死守汉城:“放弃南京虽然并不代表讨袁就失败了,但是民众将失去对二次革命的信赖,民主主义政治就等于灭亡了。我提议我们要死守南京,一颗麦子掉在地里就会发芽,只要我们死守南京,民主主义的芽就能生长起来!”
但是,何海鸣的鼓吹都没有引起与会者的共鸣,议席上一片沉默,都呆坐在那里,何海鸣向大家征询意见时仍无人应答。
最后,会议没有采纳死守南京的意见。
议决通过陈之骥提出的七事:(一)取消**字样;(二)通告安民;(三)电请程都督回宁;(四)电请程都督电达中央各省,转饬各战地一律停战;(五)电请由沪筹措军饷来宁;(六)军马暂不准移动,城内不准移出城外,城外不准移入城内;(七)军警民团责成分巡保卫城厢内外。
七事一律宣布,人心稍定。当派参谋盛南苕,军务课长王楚二人,往迎程督。地方团体,亦举仇继恒代表迎程。
那知程督不肯回宁,且因第一师长洪承点,已经出走,特派杜淮川继任。
其时宁人已公举旅长周应时,接统第一师,当有电知照程督。程不但不肯下委,反将周应时的旅长,亦一并取消。于是军民不服,复怀变志。
及杜淮川到任,正值张勋、冯国璋二军,由徐州而来,杜即往固镇欢迎。
代理江苏民政长蔡寅、8师师长陈之骥、代理1师师长周应时等当即宣布取消**,连发两电与袁世凯联系,并派人到上海要求程德全迅速返回南京处理善后事宜。程德全急派杜淮川前往南京接任1师师长职务。撤退到凤阳的3师也宣布取消**。
不甘心失败的何海鸣在秦淮河的一艘画舫又召集了非常议会。
因为何海鸣等到一个关键认为的到来:韩恢。
韩恢等赴江北发动起义,道经镇江时得知黄兴已离南京,就星夜入宁,谋补救。
韩恢与1师士兵有广泛联系,所有1师及宪兵、巡警等非其同乡,即与同事,韩恢之名无人不识。
是时8师已全部由阵地开回,1师悉数在城,即吴浩之卫戌团亦分扎下关各处。兵士对无端停战、克强等无端出走,南京取消**,怀强烈不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