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三)-《宰执天下》
            
            
            
                
    第(1/3)页
    吕惠卿即将抵达京城,朝堂上的气氛稍稍变得有些诡异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击败了辽军,将灵武故地彻底收归中国的功臣。大宋开国以来,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帅臣屈指可数。
    如果以夺占下来的土地和斩首数目记功的话,吕惠卿绝对是在韩冈和郭逵之上。
    而这样的功臣,莫说晋身东班,成为宰相,更是被朝堂上的宰辅们联手拒之于京城之外,谁都知道他的心里会有多窝火。
    万一到了殿上,指着韩绛、蔡确、章惇一顿骂,那就谁也没脸了。
    尽管那样的情况可能性不大,但还是那句老话,事有万一。
    在京的朝臣们,有对此担心的,也有准备看好戏的,更有人拜遍诸天神佛,希望他能跟蔡确、章惇拼个你死我活的。
    不过吕惠卿回京之前,郭逵倒是先回来了。
    他比吕惠卿要早一部回京,但朝堂上的官员几乎都把他给忘掉了。不再于京外掌兵,郭逵在朝堂上就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尽管本来也没有多少——相比起吕惠卿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能添乱
    这一日,知枢密院事的章惇奉太上皇后之命,与几位在京的三衙管军,一并出城郊迎。
    苏颂逃过了这份差事,心情轻松的跟韩冈道:“不知道郭仲通敢不敢受这份礼。”
    “他有什么不敢的?”韩冈道,向皇后那边应该没有特别的想法,如果当真想将郭逵给架起来,尽可以遣宰相去迎接,绝不会只用一个章惇,“又不是当不起。更是太上皇后旨意,当然可以接受下来。倒是吕惠卿回来,按照礼数,又是该谁去出迎?”
    “韩子华不可能去,不过绝少不了蔡持正。还有玉昆你,肯定也脱不了身。”
    “当然脱不了身,谁让是下属呢?该尽的人事,还是要尽一尽。”韩冈笑道:“宣徽院虽然是南北使并称,但南院使的地位还是在北院使之上,就是押记、盖印,两使皆在京中的时候,都是盖的南使之印。”
    “幸好吕吉甫回不来……”
    苏颂向厅外看了一下,宣徽院没有正经事务可做,占地比起枢密院要小许多,吕惠卿要是回来了,刚刚搬过来的《本草纲目》编修局就必须要搬走了。
    “回来倒好了,宣徽院的事也可以推到他身上。”
    苏颂笑了一声,却也不回韩冈的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