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英国与雾与代工-《文娱之父》


    第(2/3)页

    如果刚穿越就害得家里遭窃,那他真是没脸见人了啊!

    ……

    “代工?送外卖?”

    下楼途中,秦叶嘀咕了一声。

    脑海里多出的记忆告诉他,他今天上午要去帮人代半天工——送外卖。

    “才刚穿越,居然就要去工作……”秦叶泪流满面,“我真是一只勤奋的穿越者。”

    这事儿吧,毕竟是这世界的他之前就答应好的,换言之,是这个身体答应的,作为这身体现在及将来的主人,他总不好毁约。

    于是,秦叶为自己的勤奋点了10086个赞。

    下了楼时,清晨的白雾已经散了许多,只剩下薄薄的一层,但远远望去却更添了几分飘渺。

    伦敦的雾,是很有意思的。

    因为,没有哪个地方的雾,像它一样深深地渗透进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中。

    曾经,它是黄色的硫磺雾霾,令世人谈之色变。

    马克·吐温到伦敦演讲“艰苦岁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观众摸索着到来,几乎看不见台上的他;1952年骇人听闻的“伦敦雾霾事件”发生,造成了约一万两千人死亡,剧院内歌剧被迫取消上演,因为雾霾的渗入导致没人能看清舞台。

    而如今,这样的雾霾消失了吗?

    消失了,却也没消失。

    1956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之后又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到了今天,伦敦的雾已不再是那可怕的黄色浓雾,而是沿海岛国淡淡的水雾,清幽,旷远。

    只是当你翻开书本,打开电视时,你会发现:“啊,原来它还在!”

    原来,它成了英国文化氛围的核心。

    狄更斯描述它是一种恶毒而滑动着的存在与力量,象征法律无尽的残酷和复杂所带来的神秘性;亨利·詹姆斯将它比作一种缠绕着工人阶级的阴冷氛围;有关“开膛手杰克”的电影,如果没有硫磺雾霾的背景,就无法完整,尽管所有凶杀案都发生在干净晴朗的夜晚;就连荧幕上的福尔摩斯,如果少了雾霾,总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因为雾霾让福尔摩斯想象一名谋杀犯如何悄悄走过浓雾,“如同猛虎走在丛林,只有突袭时才现出身形”,尽管柯南·道尔在作品中很少提到雾霾……

    伦敦的雾,就是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潜入了英国人的思维里,渗透进了英国的文化当中。

    地球上如此,这个世界也是如此。

    所不同的,只是一些地球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消失了而已。

    ……

    因为就住在附近,秦叶下了楼后很快就走到了唐人街,但看了一阵后却失望了。

    虽然刚才入口处立着一座牌楼,上书“国泰民安”四个金漆大字,显得很有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但里面的建筑风格却几乎都是西式的,也很有现代气息,只有少数几家挂着红灯笼,摆着石狮子的饭店还有点古典韵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