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宗师-《文道祖师爷》
            
            
            
                
    第(3/3)页
    虽然尚待成长,却已颇见高耸挺拔。
    其势喜人,便如即将立派的文道一般。
    树前,是一座青石垒砌的石坛。
    石坛四周栽种有四株杏树。
    殷明思量许久,终于在坛前写下了“杏坛”二字。
    殷明坐在杏坛之上,坛下有三百人齐齐排坐。
    这三百人,是从封西选出的品性端正,才思聪敏之人。
    三百人面前皆有矮案,正在粉笔疾书,抄写着什么。
    这新来的三百人,多半都没有什么学文的底子。
    殷明传下一篇千字文,着杨子铭去教习他们。
    杨子铭学文日久,又在殷明身边学到不少,积淀已是日益深厚。
    教习这些初入门的文人,不成问题。
    殷明则重点关照了一下,早就来旁听自己讲学的二十多位文人。
    这二十人都是真正的文人,在这种重武的世道中,还能专一钻研文学。
    殷明案前摆放着写成的经书和正在写的手稿,这些都是未来文宗的立派宗藉。
    殷明道:“诸位,我有一问,想听听诸位的见解。”
    二十余人都静敛无声,等候殷明问话。
    殷明问道:“自古以来,武盛文衰,何也?”
    刘骥心直口快,便道:“夫子,那还不简单,因为文道深邃难懂,常人谁能领会。”
    “武道却是暴发户的买卖,只要有钱、有武道天赋,谁都可以修炼。”
    又有人起身道:“刘师兄这话说的不尽然。”
    “实际上,武道修炼,比文道修炼更为艰难。”
    “诚如夫子所言,学习文道,一书在手即可。”
    “然而,若要修习武道,却非得有海量的财富和资源,而且对血脉和天赋有着严苛的要求。”
    此人名黄亚夫,自幼好学,做事谨慎,颇有见地。
    刘骥沉吟道:“这般说,便也有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