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风来了,猪要起飞-《2011开始》
            
            
            
                
    第(1/3)页
    第一天上学的经历并不美好。
    陈语汐早就看到了爷爷奶奶,本来还不敢跑,等到被放出来,就再也忍不住了,冲过来扑到奶奶怀里哭着喊着不上学了,搞的陈爸陈妈一阵手忙脚乱的。
    陈妈在哄孙女。
    陈爸则连忙找老师询问情况。
    高高兴兴的送过来,谁想一天就哭着喊着不上学了。
    心里怎么安稳。
    问了老师,才知道是不适应环境,被老师带到班上后跟其他的小朋友都不熟,没多久就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还哭了鼻子,陈爸到是松了口气。
    不是受了委屈就好。
    把孙女接回家。
    陈语汐一路上都不开心。
    回到家里,给姜苗苗说了下,姜苗苗却不意外。
    第一天上学不适应也很正常。
    过几天适应就好了。
    晚上陈耀东回来后,一听女儿哭了,就不想让去了。
    结果姜苗苗不同意,要么不去。
    既然去了就得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算什么。
    从小养成这种习惯,长大就是灾难。
    不顾陈语汐的哭喊,愣是让陈耀东把丫头送去了幼儿园。
    在门口看着陈语汐哭喊着被老师领走,陈耀东心里抽搐的。
    但果如姜苗苗所料,适应几天,跟班上的小朋友熟了后,陈语汐就不哭了,和几个小女孩交上了朋友,在幼儿园没有玩够,放学了还让爷爷奶奶把几个小朋友接到家里去玩。
    这当然不可能。
    人家爷爷奶奶在呢!
    女儿在适应新环境,陈耀东也忙了起来。
    去年,非洲流出了猪瘟,世界各地蔓延。
    国内养殖业也人心惶惶,生猪价格一降再降,好多省份遭了灾。
    河西偏远,只有几地爆发了小规模疫行,没有蔓延开来。
    不过年前已经基本控制住了,没有再大规模蔓延,只是点状的散发。
    景安没有出现状况,只是生猪价格起不来养殖户难免要亏本。
    这个还不是大问题。
    压倒骆驼的是政策。
    风向的变化有时候快的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去年的时候就在谈环境保护,政策前所未有的严,好多人也只是听听,风在远处刮,还没有刮到河西,今年忽然就刮了过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开春之后,景安许多环保不达标的小猪场就被陆续关停。
    猪场要关,那猪怎么办?
    养殖户没办法,只能挥泪大甩卖。
    大量生猪涌进市场,一时生猪价格大跌,搞的猪肉价格也跟着大跳水。
    市场零售价一度下探到六块,直奔近十年来的历史最低点而去。
    南山平原自从2017年启用以来,五个养殖基地就一直在陆续引进母猪和种猪,去年虽然加快了进度,但到目前,也只是勉强达到年出栏一百万头的规模。
    距离年出栏两百万头的规模还远。
    趁此机会,兴邦牧业大批量购进母猪和崽猪。
    国内大规模的养殖户还是有点少,绝大多数都是小规模养殖场。
    就拿河西来说,像兴邦牧业这种巨型的养殖大户根本没几个,景安最大的养殖户也不过万头规模,而那些养个三五百头甚至上千头的小养殖户则是多的数都数不过来。
    好多村镇根本就是家家户户养猪,多的没法统计。
    而这些小养殖户加起来,市场占有率占到了80%以上。
    景安还好一点,兴邦牧业的规模太大,拉高了规模养殖的市场比例。
    其他地市小养殖户的市场占有率只高不低。
    政策大刀之下,小养殖户根本想不了那么远,没有资金,也没有胆子去扩建环保达标的厂房,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再次被关停,只能仓促甩卖,尽量收回些本钱。
    即使赔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别说小养殖户,就连那些大户都有点战战兢兢的,生怕哪天大刀砍到自己头上。
    即使看到后市猪价可能会涨,也不敢冒着风险扩大规模。
    一来饲料价格在涨,养殖成本在上升。
    最关键的还是政策,这玩意就像娃娃的脸一样让人头疼。
    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刮什么风。
    这么多的生猪涌向市场,猪肉价格怎能不降。
    而在兴邦牧业这种巨头眼里,这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但凡稍微有点见识,都能想到这么多猪场被关停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别看现在猪价一降再降,已经跌破了近几年的历史低点。
    可以后呢?
    存量不足,后市会出现什么情况,只要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想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