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内地太穷了-《重生香江:纵横四海》
            
            
            
                
    第(1/3)页
    第237章  内地太穷了
    吃完饭,郑耀阳邀请几人到包厢里面的雅间喝茶消食。
    郑耀阳熟练冲泡着工夫茶,同时主动提及那批订单的情况:“嘉里集团,王所长应该有稍微去调查过,他们购买设备应该不会给您造成困扰吧?”
    他想起第一次交付光刻机的情况,几十个荷枪实弹的战士一路护送。
    自改革开始,内地发展日新月异,还有相应的政策,也是一天一个样。
    郭孔礼的厂房建在新加坡,这批光刻机不可避免要出口到国外,也不知国内的政策有没有发生改变。
    犷东以外的北方人,几乎都是猫舌头,王敏之端起茶杯,没想过这么烫,放下也不是,喝也不是。
    听到郑耀阳的话,王敏之顺势放下茶杯,同时面露感激说:“很感谢郑先生的举荐,现在政策已经宽松很多。”
    投影式光刻机已经整整落后于老美一代,后续研发的资金又迟迟跟不上。
    假如还敝帚自珍的话,那么光刻机项目也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所以前几天,他先斩后奏,允诺答应接下这一批订单。
    好在上级领导开明,暂时以项目得以顺利生存为前提。不过还是要稍微挑选出售的对象,而郭孔礼,爱国华人郭贺年的三子,可以售卖。
    郑耀阳又问:“郭先生买了几台?”
    “郭先生当时买了五台,每台五十万美元,先预付了30%的定金。”
    “郑先生,您看……”
    王敏之说着,打开一直紧紧抱在怀里的皮包。拿出一叠崭新的美钞,五台光刻机,售价一共250万美元。
    按照正常市场5%的介绍费,所以为此,他准备了12.5万美元现金。
    还是刚才去中银大厦取出来的,境外资金想要进入内地只有两个渠道。
    要么直接通过央行的外汇局,要么香江中银,再转汇进入内地的银行。
    郑耀阳愕然,看了一眼王敏之,不知道说他朴实,还是说他在耍小心思。
    这笔钱,后面就算加两个零,他也不定能看得上,郑耀阳端起茶杯,轻抿着喝完,笑道:“钱拿回去吧。”
    “那怎么好意思呢。”
    王敏之眼底闪过一丝喜色,假意推脱一番,等到郑耀阳再次推辞的时候,他没有犹豫,一气呵成装到皮包里。
    在人均工资只有一百两百,而他们作为科研人员也只有三五百的时期。
    十几万现金是一笔天文数字,不然也不会有万元户之称。
    何况还是珍贵的外汇,无论购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的美元。
    王敏之当初下了这个决定,内心还是挣扎了很久,也开会讨论很久。
    但最终还是决定这么做,因为郑耀阳可以不收,但他们不能不送。
    这就是人情世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