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国际形势”正在起微妙变化-《抗清》
            
            
            
                
    第(1/3)页
    浮尘子之前那拨寻找王士元的人应该是吴三桂派去的。
    只是同浮尘子他们一样晚了一步。
    印象中王士元应该是搬到了北方,具体哪个地方王五就不清楚了。
    就算清楚,他也不会再派人去找。
    事实证明这个朱三太子根本无意担起家国重任。
    此人心中只有自己。
    倘若王士元真的姓王,王五对他一点恨意没有。
    无论什么时代,普通人都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
    哪怕是卑躬屈膝做异族的奴才也没什么好指责。
    毕竟,活下去才是人的第一天性。
    站着死和跪着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选后者。
    否则不会有满清276年的国祚。
    但王士元姓朱,他的父亲是明威宗孝烈帝崇祯!
    单单这个身份还不足以让王五对其恨的是咬牙切齿,因为王士元还有一個身份。
    相比崇祯之子这个身份,第二个身份更重要。
    这就是王士元实际是眼下抗清统一战缐的核心!
    或者说是将各方抗清势力联合在一起的钮带。
    历史没有什么迷团,有的只是因果。
    打着朱三太子名义起兵的吴三桂会为什么在形势大好时突然自立国号为周,从而导致抗清联盟彻底破裂被清廷分而击之,八年抗战最终以失败收场。
    根子就在这个贪生怕死不肯站出来的朱三太子身上。
    吴三桂不是蠢人。
    其麾下的谋臣武将也不是一群白痴。
    如果没有朱三太子,吴三桂根本不必打着其名义起兵。
    甚至于不断以朱三太子名义册封各地文武,乃至给孙延龄还封了一个郡王头衔。
    以朱三名义起兵为吴周集团赢得了各方势力的认可和支持,使得吴三桂起兵短短数月长江以南几乎尽数易帜。
    反清运动可谓轰轰烈烈。
    出场即高潮。
    台湾郑氏明确提出要吴三桂速拥威宗后裔为帝;
    福建耿家也表示愿意拥戴朱明后人;
    广西那边在张煌言的劝说下,孙延龄也向吴三桂提出早立朱明后嗣以安人心。
    各地响应的提督、总兵无一不相信吴三桂是真心要兴明讨虏。
    散布在各地的复明志士也群起欢呼,纷纷出面为吴军充当说客,导致很多地方是不战而降。
    结果在形势最好时,吴三桂自立为周王,再也不提什么三太子。
    这种公然打自己脸且把盟友推到一边的做法,任谁打破脑袋都想不通,怎么看吴三桂也不会犯这个蠢。
    事实上,他真犯了这个蠢。
    如果王五之前还有疑惑,现在基本算是知道吴三桂为什么犯蠢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