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中正不正(2)-《九品寒门》
第(2/3)页
贾恭思忖片刻,言道:“虽然他二人如今名望相当,但品第这种事不可以一时一事定夺,还要参照原品为好,他二人上次的品第各是什么等?”
听贾恭提到原品,施惠暗自欣喜,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因为以原品为基础,比玉就大有胜算,比玉比舒晏要高出两个等级呢。
“州都所言极是,历来品评,总要参照原品,如无非常之功德,非常之过错,大多只是上下进退一品而已。我儿原品为三品——上下,舒晏为五品——中中。”
“一个三品,一个五品……”贾恭无意识地敲击着碗盖,“除了这次元正大会,他们为官以来,各自可还有什么别的建树吗?”
“舒晏在尚书台,有些刀笔,不过除了正常更值之外,未听闻有什么大的建树;我儿在秘书阁,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为朝廷献了两卷《乐经》。”施惠还在这里大言不惭地提及《乐经》,殊不知那两卷稀世之宝已被他的儿子在元正大会那天遗失了。
元正大会结束后,比玉也曾暗中寻找,却未见踪影。若是当时比玉有一点担当,诚心悔过,应该首先禀告皇上,承认自己的失误,司马炎必定会责令严把宫门仔细搜检,或许可以重新找回。可是他害怕被惩处,选择了隐瞒,以致这两卷刚刚重见天日不久的先秦真迹彻底遗失。
“对啊。我想起来了。当初令郎献出此半部《乐经》的时候,朝野轰动,这不得不说是大功一件啊。”其实贾恭知道,在此次元正大会上,绝大多数都是舒晏在操持的,施比玉根本就没有多少参与。而且除此之外,舒晏兢兢业业,积极向上,关注难民、扶危济困、直言敢谏,参与汝阴恢复郡制,更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就是识别并确定了周时玉尺。按实际情况,舒晏升品是毋庸置疑的,以比玉出的那点力来讲,则根本不值得升品的,若再将其平日的散漫、放诞考虑进去,非降品不可。当然,这些都只能是视而不见——对舒晏的功绩视而不见,对比玉的庸怠也视而不见。
贾恭正不知道评什么品级好呢,听了施惠的言语,有了底了,堂堂正正地道:“此二人主持元会,扬我大晋之威,令四夷对天朝钦服有加,成就了非常之功。俱都年少有为,聪慧睿智,大有担当。如此,本大中正决定,施得和舒晏每人晋升一品,施得以三进二,舒晏以五进四。”
本以为施惠这下一定满意了,没想到他却摇着头道:“恐怕不妥啊。”
“怎么?这个品评结果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呃……我儿的品级我当然没什么可说的,可是舒晏的定品恐怕还要再斟酌斟酌。”
贾恭以为施惠嫌把舒晏的品级评得低了,要为他求情,于是道:“施侯如果有什么话,不妨讲明。”
施惠把眼望着贾恭,“贾州都难道没听说,洛阳城内有‘上元夜的惊喜’一事吗?”
“什么上元夜的惊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