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短片《水滴》,导演们争着-《百态人生:有的人,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第(2/3)页

    徐峰合上笔记本,后背向后靠,半靠在了椅背上。

    “我先说一下我准备的科幻短片的故事,短片的名称《水滴》,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某天,联合国秘书长向宇宙中的未知生命发送了一条渴望建立交流和友情的口讯。不知过了多久,地球收到来自三体舰队的讯息。”

    《三体》曾经那个世界华夏现代科幻小说的一部巨作,且作为亚洲首个获得雨果奖的科学文学作品,不仅使得华夏当代的科幻文学小说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将当时的华夏的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水滴》就是根据根据《三体:黑暗森林》改编。

    徐峰继续简单的描述故事:“而今三体舰队的前哨探测器已经抵达太阳系,地球国际发射了螳螂号火箭,以捕捉这枚探测器。针对外星来客,人类的科学家、政治家和普通平民百姓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从外星生命的生物组成、来客的意图到宇宙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此次与地外生命接触的意义,每个人都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渴望读懂生命的密码。”

    “短片大约会控制在十五分钟作用,我准备通过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来展示故事的全貌。”

    徐峰抽出紧张白纸,开始在纸张上写写画画。

    一张接着一张,铺开来十几张的纸张。

    杨大利就坐在徐峰的旁边,看到他的这样做法,实在是不明白徐峰要做写什么。

    “一开始画面打算让水滴以院子排列,然后这些水滴一点点的放大,展现出来舰队,最后的结束,是水滴反射的画面。”

    徐峰抓着黑色的原子笔,一张张的开始讲解画图。

    杨大利开始还觉得无聊,吐槽徐峰这个短片果然不靠谱,根本不知所云,等听到了后面,才恍然大雾过来,前面一切的设计,一种震撼之感油然而生。

    前面的绝大部分场景都是人类观测水滴的表面,却反而看到了自己和自己这边微观物体的倒影,连自己这边舰队飞船上的一颗螺丝钉内部的微观结构都看得清清楚楚。

    借用水滴一个隐喻,讽刺人类的狂妄自大。

    妙啊!

    徐峰用笔尖压住最后一张画图,侧头问杨大利:“按照杨导的经验,这样的效果,通过现在我们的设备是否能够呈现?”

    “没问题,听起来并不难。”

    杨大利觉得这个甚至有点简单,也许都用不到任何的设备,直接电脑后期制作都可以。

    一台电脑就足够搞定。

    不过这话杨大利不敢说,先前信誓旦旦的立下军令状,转头就被港岛的人打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