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难道,人类的本性就是.就是利百倍?” “并非如此。人类的本性不是这样,但三丰天师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仅仅是拆掉仁义,那么我们只会得到巨大的混乱。”商洛回道,“如果有100倍的利润,别说是圈地放羊,就算是类似卖绞死自己全家的索套,恐怕都有人会愿意卖。我想这第一节课,三丰天师是在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真的让所有人发扬自己的本性,真的让所有人返璞归真,那乐子可就大了。” “所以,三丰天师真正意思是” 他和商洛对视了一眼,他们都知道了答案: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事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亦有记载。 三丰天师的观点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他要弃绝的其实并非仁义,或者说不只是仁义。 他描述的返璞归真,是把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重社会要素全部弃绝。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 这三善,善莫大焉。 但如果要返璞归真,首先固然是要摒除恶念,但就算是三善也要毅然决然地斩脱。 勿以善大而不绝,因为善也是有为。 而道,是无为。 “商洛.我们真的要走上这条路了吗?”他看着商洛,“我觉得这条路是不是过于艰辛了。” 无为的道路并不轻松,它非常痛苦。 因为随着人类社会所诞生的一切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和恶念一同斩下。因为剥离了这一切的有,最后剩下的才是容纳一切的无—— “我觉得,这有问题。”商洛沉声道,“我觉得这有很大的问题。” “哦?你你怎么看?” “不是我怎么看。其实,三丰天师是鼓励我们觉得这有问题的,要不然他就不会提第二点——史实和史观。他说,史实和史观之间可以轻松分辨。实际上哪有那么轻松?孔子做春秋,微言大义。谁又能分得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史观呢?” “啊这.”朱先烯琢磨了一下,“那三丰天师真正的意思是?” “他是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让我们辩证地看待‘无为’——无为,真的是史实吗?到底是太初无为,还是太初有为呢?属于我们的道路,当然是太初有为!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当然是有价值的,而且无比重要。我们不能为了‘无为’就把他们全部斩掉。因为如果把我们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要素全部剥离,乃至于把是非、善恶,把看待世界的眼睛都一并剥掉。那我,还是我吗?” 如果太初无为,那么赋予一切意义的,就是道。 如果太初有为,那么赋予一切意义的,就不是道,而是人。 “我觉得,我们应该站在人类这一边。” “说得对啊!我们肯定要站在人类这一边啊!” “诶诶诶。”讲台上,张三敲了敲黑板,“后面的两位,上课不要交头接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