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几乎是只差一点点,袁绍的计划就要成功了。 毕竟,作为在场权势仅此于苏曜的大员,不管是威望还是地位,袁绍说起话来都是分量十足。 王凌和牵招等人根本就说不过他。 而武斗派的苏曜同样也比较倾向于先解决眼前的敌人。 不过,在看到袁绍如此积极的为自己出谋划策后,苏曜本能的嗅到了一些阴谋的味道。 这要是个其他谋士的发言也就算了,但这袁本初会这么好心? 不信。 苏曜沉吟了片刻,心念电转,忽然把目光放到一直保持沉默的贾诩身上。 没错,贾诩也回来了。 随着讨董的胜利,之前一直坐镇弘农,与甄姜一起保证后勤的贾诩也正式转正军师中郎将一职,并且与苏曜一同回返东都,随侍左右。 而苏曜之所以把贾诩带在身边,看中的除了这位毒士常常一针见血的分析外,更关键的就是贾诩他本人没有任何派系立场。 虽然苏曜现在麾下也有了如卢植、荀彧和钟繇等大名鼎鼎的名士和谋臣。 但是这些人,毫无疑问的都有自己的倾向和立场。 当大家目标一致时,他们是极好的帮手,苏曜对他们也是委以重任,甚为倚重。 但如今,在拥立女帝的问题上,他们显然并不能完全站在自己一边,认可万年。 在苏曜这次驰援南阳,经过洛阳时,他只是稍微透露了一下想法,便立刻遭到了大量的反对。 对此,苏曜可以理解,但他却不可能为此改变自己的决定。 于是乎,贾诩的意义就突然了出来。 与抱团在一起的荀彧、钟繇等中原世家的谋士们不同,贾诩出身凉州世家,与中原世家格格不入,又是董卓降将,想要站稳脚跟除了紧跟自己外别无选择。 故而,苏曜才会破格的直接把这个降将一步拉进的自己的核心,就是希望让贾诩查漏补缺,同时抗衡其他势力的影响。 倘若是贾诩的话,他一定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出些非常有用的建议。 于是乎,苏曜轻咳两声后,立刻把这个站在喧嚣人群外,闭目养神试图隐身的贾诩叫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