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金国留学生】-《大宋泼皮》
            
            
            
                
    第(1/3)页
    谢鼎脚步匆匆,踩在皇城御道的石板之上,身后跟着两名补官。
    这两名补官,各自捧着一摞厚厚的奏疏。
    一路来到垂拱殿,谢鼎躬身道:“陛下,这是各部院请求拨款的折子。”
    “……”
    看着堂案上高高两摞奏折,韩桢眼角抽了抽。
    也多亏了抄了东京城一帮勋贵高官的家,让国库肥了一波,否则还经不起这么折腾。
    但这是没法子的事情,有些钱必须花。
    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这些都是强国之基石,一点都省不得。
    韩桢轻笑道:“这些奏疏让内阁补官送来便是,何需谢卿亲自跑一趟。”
    谢鼎又从袖兜里抽出一份折子,呈上去道:“此外,还有鸿胪寺递来的折子,赵宋使节刚刚抵达京师,目前安置在都亭驿。”
    划江而治与议和,他是知道的。
    此番前来,是想问清楚,关于议和到底是个甚么章程,他也好有所准备。
    接过折子,韩桢问道:“赵宋主使是谁?”
    “秦桧!”
    谢鼎答道。
    秦桧?
    韩桢微微一愣。
    好家伙,兜兜转转,这位金国留学生又上位了。
    谢鼎以为他不认得,便解释道:“此人是政和五年进士,王珪的孙女婿,王家与童贯关系匪浅,或许是得了王家与童贯的举荐,才担任主使一职。”
    韩桢吩咐道:“老规矩,晾他几天!”
    谢鼎问道:“关于和谈之事,陛下可有交代?”
    韩桢反问道:“谢卿觉得让赵宋纳贡称臣,有几分把握?”
    “这……怕是一成都没有。”
    谢鼎满脸苦笑。
    纳贡称臣,官家也太敢想了。
    因为不管是檀渊之盟还是庆历之盟,赵宋虽然每年都要付一大笔岁币,可在名分上,一直占着大义。
    西夏是臣,辽国是弟。
    大义,或者说脸面,对赵宋而言,比之岁币要重要无数倍。
    尽管朝堂上的人清楚内幕,可百姓不晓得啊,这个大义,就是做给天下百姓看的。
    韩桢微微一笑:“且先试一试,我的底线是赵宋称弟,尊我为兄,岁币二十万两白银,茶十万斤,绢三十万匹!”
    赵宋主使虽是秦桧,但韩桢心里清楚,这会儿的秦桧还没到黑化的时候。
    秦桧这厮在靖康之前,也是个热血青年。
    他虽渴望权利,但心里到底还存着几分忠君爱国。
    北宋灭亡后,秦桧身处沦陷区,不仅拒仕伪朝,还敢怒斥张邦昌、刘豫等汉奸。
    真正让他转变的,是靖康之后,王家垮台了。
    建炎三年,秦桧岳父王仲岏时任江西知州,金人大军逼近,却不战而逃,致使朝野群情激愤,王仲岏被罢官,王家势力顷刻间倒塌。
    眼见靠山没了,秦桧这才选择当了金国代理人,重新找了个靠山。
    回到南宋后,在秦桧的帮助下,王家迅速复起。
    朱熹对秦桧的评价是: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势以要君。
    挟虏势以要君!
    这六个字,可谓点明了秦桧的嘴脸。
    为了权势,可以当金人的走狗。
    不过,这个时候王家还没垮台,且他妻子王氏的干爹童贯不但活着,还身居高位,有靠山的情况下,秦桧卖国的可能性很小。
    “臣明白了。”
    谢鼎躬身应道。
    ……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