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5【县长来了……】-《大宋泼皮》
            
            
            
                
    第(3/3)页
    见周田也跟着要去,韩桢唤道:“周田,你另有差事。”
    周田问道:“甚么差事?”
    “去城外将那些逃跑的县中百姓叫回来。”
    话音刚落,就见周田脸色一变。
    他胆子本身就小,外加刚刚经历了一场叛乱,哪里还敢出城。
    而且说不准城外就有戴巾军的残部。
    见到这一幕,韩桢转头朝着聂东吩咐道:“聂东,安排十骑护卫他。”
    ……
    县衙后院。
    常知县一夜未睡,坐在院子里吃茶。
    只是一杯茶端在手中,却始终没有喝一口。
    如今,茶水早已凉透了。
    想他常玉坤自幼家中贫寒,老母日夜劳作,供他读书。
    而他也不负所望,于十九岁那年高中进士,二甲头名。
    遥想当年,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决心为官之后,当谨守横渠先生之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然而,这一等便是五年。
    直至二十四岁那年,在同窗的帮助下,才终于补了个实缺,任金州一下县的知县。
    走马上任之后,才发现原来官儿不是那么好当的。
    百姓痴愚,胥吏狡诈,士绅富户盘根错节。
    想一展抱负,为百姓做些实事,却发现阻力重重。
    最终,竟甚么都做不了。
    时至今日,回首过往,常知县忽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一个胆小贪财,为谋私利的贪官!
    常知县皱起眉头,仔细回忆。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
    是在东京城苦熬五年,租住在胡同巷子内,靠着借钱度日,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时候?
    还是在金州任上,想丈量田地,厘清户籍,却被告知那八百名黑户是州府通判家中农奴的时候?
    福伯站在一旁,面色担忧。
    “不行!”
    正当他准备劝说之际,却见常知县放下茶盏,猛地站起身。
    喃喃自语道:“那韩二一介泼皮,哪里懂得政务,若是胡来,只怕县中百姓又要横遭祸事。”
    说罢,快步出了后院。
    福伯回过神后,神色一变,赶忙小跑着追上前。
    眼下韩二势大,若是惹怒了他,只怕他们主仆二人小命不保。
    想到这里,福伯脚步不由加快了几分。
    哪成想常知县走的飞快,一溜烟儿的就没影了。
    待到福伯追上来时,只见自家阿郎静静站在薄厅门外,侧耳倾听。
    “阿郎……”
    福伯压低声音唤了一声,却见常知县抬起手。
    见状,他只得将话咽回去。
    下一刻,一帮书吏鱼贯而出。
    见到站在门旁的常知县时,书吏们纷纷一愣,正欲行礼问候。
    常知县摆摆手,轻声道:“莫要多礼,且去罢。”
    待到书吏们离去后,他又听了片刻,随后迈步走进薄厅,朗声道:
    “恩威并重,赏罚分明,手段倒是没错,但却太过想当然。你可知,这群胥吏祖辈皆在县衙任职,自小耳濡目染,敲诈勒索、欺压百姓已是深入骨髓。今日,他们畏你兵锋,不敢上下其手。但不消几日,又会旧态复萌。”
    “届时,你待如何?”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