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谈“最低采购量”时,夏尔可以借此抬高价格: “什么?只采购1000支?” “量太小了,这可是步枪,在欧洲战场上随便都是几十万支,还抢着要!” “10000支也不行,不够欧洲的零头,利润还不够买机器建厂房。” “15000支……行吧,不过要以双倍的价格,否则我们根本没有盈利空间!” …… 美国人计算,这话说的也对,不能让夏尔就这样破产走人了,于是协议就这么愉快的达成了。 不只是步枪,其它所有装备都是类似情况。 美国军方以为自己占了便宜,他们用极小的代价获得与欧洲战场同款的先进装备,还有技术、战术等,许多东西都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然而,有一天他们忽然知道要参战,情况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我们需要10万支步枪,马上就要!” “什么?产能不足?” “我们加钱,越快越好!” …… 于是,大量装备就以高出正常价数倍的价格送到美国大兵手里,而且绝不只是“10万”。 (上图为1917年时的美军。美军1917年时只有13万人,决定参战后仅一年时间就迅速扩编到400万,其中有超过200万军队投入西线战场。图中可以看出装备极为简陋,之后美军紧急配发了数十万顶法军或英军头盔) 夏尔制定的发展方向,针对的就是美国军队这种短时间扩编导致各种装备奇缺的时间段。 到时不只是步枪、手榴弹、子弹这些装备,就连生产军装的布料以及水壶、药品等价格都会蹭蹭上涨。 美国人想宰夏尔这只“羔羊”,却怎么也没想到会反过来被夏尔狠狠的薅了一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