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二师弟,多带些山中灵株,天材地宝,下山之后,可再没有黟山这么好的地方了。”大师兄对二师兄说道,“不够用了就回来采撷。” “一定!” 二师兄带的东西最多,除了行李包裹,灵株宝物,还有一个小些的炼丹炉、一些丹药瓶子和一把古琴。 “三师弟,莫要太浪荡了,饮酒行事需有克制,江湖危险,你又没有成仙,不是有了道行、会了法术就万无一失的。”大师兄又对三师兄说。 “我心里有数,莫啰嗦了!” “若真浪迹天下,便多去看看师兄师弟师妹们,也多回黟山来看看,也好给我讲讲他们情况。” “这话还差不多!” 三师兄两手空空,只背上有个包裹,里面除了衣服只有刻刀,加上腰间的酒壶,就是他的全部身家了。 “我还有些灵金灵木剩着的,都放在我那屋子里,就不带走了,天下多的是,自有妖精鬼怪与邪神歹人赶着来赠我。你记得去看看,收起来,等你收了徒弟,算我送他的。”三师兄也笑着对大师兄说,十分豪气。 “我也有啊。” “反正留在房间里了,不要丢了就是。” “你这人……” “别我这人了。”三师兄叮嘱他说,“以后招徒弟时,记得招个会做饭的。” “争取。” 大师兄便又看向四师兄:“四师弟我是不担忧你的,只是你心地纯善,爱与兽禽交往不喜与人交际,若住城中闹市,恐怕空耗自我,几间道观中有两间十分偏僻,在深山里,师弟你最好在那两间里选一间。” “大师兄好好保重!” 四师兄倒是带了一个大些的包裹,里面装了一些文房四宝,还插了一支竹笛,山中那些决定随他一同离去的好友们已经在林子中等他了。 这一点看着倒是颇为让人羡慕—— 有那么多好友相伴,自有一种无论去得哪里都能安心的感觉。 “五师弟你不擅斗法,最好选城中的一间,名气出去后,此生便也无忧了。” “知道。” 五师兄也没装多少东西。 “六师弟也是,至少选个离城近的,靠着乩仙,你这懒散日子也能过得滋润些。但是再懒散,也莫要忘了请乩仙递信来。” “知道!” 六师兄则带了他用作扶乩的铁笔、还带了些做木匠活的工具。 “七师弟啊,那些风月场所少去一点。” “这?” 七师兄忍不住一愣,瞄向众人。 “小师弟……” 终于轮到了林觉。 大师兄认真看了看他,便从怀中取出一本自装的书册: “师父对我说过,众多师兄弟中你的志向最高,所以对你最不放心。他说,若你下山之时对道观庙宇看也不看,便是一心追求仙道长生。可我们道观传承的阴阳法可以使人道法高强,却难使人成真得道,你必会去追寻别的。” 说着便将书册递给林觉。 “这是什么?” 林觉伸手接过,不解的问。 “是仙人论过的大道,是师父曾经的感悟,也是他走过的弯路。”大师兄说,“他特地让我叮嘱你,若是用不上,千万不能打开看,只有铁了心想寻另一条阴阳大道,才能打开,便多少助你一程,绝不能再犯他原先的错。” “……” 林觉不禁沉默。 哪怕知晓古书中定然记有大阴阳法,可这本书册在他手里同样沉重。 林觉的行囊也已收拾好了,是一个书笈与两个竹筐。 书笈里装了他的衣裳、水筒和几本书,还有笔墨纸砚、刻刀与柴刀,当然还有瑶华娘娘赠的螺钿盒子、装着食银鬼的木雕。 两个竹筐一个装熊皮毯,另一个则用来帮几位师兄装他们带不了的东西,别的便于携带的东西他都贴身带着。 将这书册也放进书笈中,他才说道: “我记下了。” 接着也对大师兄说: “我问了山中的精怪,丹果树要想长出来,便得三年,长出之后,须得吸足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才会开花结果。不知大师兄何时下山收徒,总之可以靠着浇灌灵液来控制它开花结果的速度。若是愿意,也可以让山中精怪也来一并浇灌,结了多的果子,分它们一颗就是。” “我也记下了。” 第(1/3)页